分子蒸餾的運用含義以及作業過程 |
發布者: 點擊:940 |
分子蒸餾是一種在高真空下操控的蒸餾方式,這時蒸汽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超過蒸發表面與冷凝表面間的距離,進而可利用料液中各成分蒸發速度的差別,對液態混合物進行分離。
在一定溫度下,壓力越小,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越大。當蒸發空間的壓力很低(10-2~10-4mmHg),且使冷凝表面靠近蒸發表面,其間的垂直距離低于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時,從蒸發表面氣化的蒸汽分子,能夠不和其他分子撞擊,直接抵達冷凝表面而冷凝。
短程蒸餾器還適用于開展分子蒸餾。分子流從加溫面直接去冷凝器表面。分子蒸餾過程可發如下四步:
1、分子從液相主體向蒸發表面蔓延 一般,液相里的擴散速度是控制分子蒸餾速率的重要因素,因此應盡量薄化液層厚度及加強液層的流動。
2、分子在液層表面上的隨意蒸發 蒸發速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,但分離要素有時卻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少,因此,要以被加工物質熱穩定性為前提,挑選經濟合理的蒸餾溫度。
3、分子從蒸發表面向冷凝面飛射 蒸汽分子從蒸發面向冷凝面飛射的過程中,可能彼此相互碰撞,也可能和殘留于雙面之間的氣體分子相撞。因為蒸發分子遠勝于氣體分子,且大都具有相同的運動方向,所以它們本身撞擊對飛射目標和蒸發速率影響不大。而殘氣分子在雙面間呈雜亂無章的熱運動狀態,故殘氣分子數目的多少是決定飛射目標和蒸發速率的重要因素。
4、分子在冷凝表面冷凝 只要確保冷熱雙面間有充足的溫度差(一般為70~100℃),冷凝表面的方式合理且光滑則認為冷凝流程可以在瞬間完成,因此選擇合理冷凝器的方式特別重要。 |
上一頁:分子蒸餾的裝置原理介紹 下一頁:薄膜蒸發器的種類介紹 |